俗话说:湖南水产养殖看常德,常德养殖看安乡,安乡县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,主养四大家鱼,特种品种养殖相对缓慢。近年来黄颡鱼、南美白对虾、加州鲈等特种经济鱼类逐渐兴起,为一批“敢于吃螃蟹”的人带来比较可观的效益。
然而,安乡县特种养殖技术相对落后,黄颡鱼的养殖产量较低,在2016年的时候,平均亩产不足800斤。湖南粤海技术服务部根据湖南的实际气候、水文条件,不断进行技术改进,养殖模式升级,并在2019年首次推出黄颡鱼两年三季模式,2020年在成功落地安乡市场。目前取得突破性进行,模式落地标杆示范户刘老板前两季出鱼51300斤,净利润28.28万元,宣告湖南粤海两年三季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▲ 2020年湖南粤海周年庆上模式转型升级主题报告
黄颡鱼推出杂交苗后具有个体大,长速快的优势,一般经过5个月的时间养殖就能达到2两(湖南地区上市的规格)。根据湖南的气候条件,5月份投规格苗,到10月份就完全可以上市完,而这个时候再进行第二季投苗,可以避开低温放苗损伤问题,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。湖南的池塘租金在800元/亩左右,相对便宜,养殖根据池塘条件设计的亩产量不需过高,放苗在12000-15000尾/亩,一季亩利润10000元左右。综合以上问题,湖南粤海推出了高效的两年三季模式。

2020年,湖南粤海正式推广黄颡鱼两年三季模式,并在安乡县标杆客户刘老板基地落地推行。第一年开始养殖黄颡鱼,刘老板也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在不熟悉黄颡鱼生活习性的情况下,在2019年12月底就开始进苗养殖,根据湖南地区的气候,这个时候进苗,鱼苗已经停食,会影响鱼苗的体质,来年春季极有可能导致鱼苗发病等问题。果不其然,2020年4月份开始投料后,黄颡鱼就开始发病,“烂身”、“腹水”等等问题接踵而至。

▲ 黄颡鱼发病
为此,湖南粤海技术服务部成立专业小组对鱼塘进行了打样检查,对黄颡鱼病害成功处理,并提出相关病害预防指导,为客户养殖技术打下了基础。2020年10月12号,两年三季模式的第一季养殖正式干塘出鱼,取得出鱼27700斤,净利润167900元的优异成绩。

在2021年春季黄颡鱼全国性疾病爆发的情况下,黄颡鱼养殖困难重重,死鱼严重。但由于两年三季模式的单季密度不高,养殖风险低,再加上刘老板全程按照湖南粤海技术服务团队的技术方案,刘老板的黄颡鱼养殖依然稳定,病害没有对其造成大的影响。2021年7月21号,刘老板迎来了两年三季模式的第二次干塘,这一次交出了出鱼23600斤,净利润114910的优异成绩。而在两湖地区,大部分的黄颡鱼养殖均出现了严重病害问题,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了排塘的情况,所以刘老板的养殖成功更加显得难能可贵。

▲ 打样服务过程
两年三季模式介绍:
两年三季模式 |
第一季 | 第二季 | 第三季 |
5月份从进400尾/斤左右早批苗,每亩放苗15000尾左右,9月底前分批次陆续卖鱼,10月份干塘或尾鱼留作第二季成鱼的炮头。 注:6月份选择优质黄颡鱼水花标苗供第二季鱼苗。 | 10月干塘后,快速做好清塘处理后投苗(自标苗),每亩放苗15000尾左右,有多余苗种的可以出售部分鱼苗。次年4月份起分批卖鱼,5月份干塘。 | 第二年6月,可选规格苗,也可自标苗;投苗15000尾/亩,规格苗可年底干塘,自标苗次年5月干塘。 |
套养品种介绍:
套养品种 | 放苗规格(斤/尾) | 放苗密度(尾/亩) |
鳙鱼 | 0.5 | 45 |
白鲢 | 0.5 | 100-120 |
草鱼 | 2-3 | 3-5 |
模式特点总结:黄颡鱼两年三季养殖模式单季密度不高,易于管理,病害少,养殖风险低;池塘利用率高,单季养殖周期短,资金周转快;有效避开鱼病高发期,可控性强。
湖南粤海标杆示范户刘老板信心满满,在这两年黄颡鱼病害严重的情况下,他依然成功的把鱼养出来并赚到了钱。在并没有盲目增加密度的情况下,通过合理设计,一年半的时间出两季鱼,实际产量其实并不低,但是养殖过程却更加的安全可控。在黄颡鱼养殖不断升级的趋势下,刘老板一直在路上,湖南粤海也一直在路上。